若二次浇筑区域存在结构受力筋,需在首次浇筑时将受力筋预留出,其长度应超过钢筋的锚固长度。在进行第二次浇筑时,只需对首次浇筑部分的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若区域有防水要求,则需预留止水钢板或止水带等防水措施。灌浆层高度需高于底座底面,表面略有坡度,以便防止油、水流入设备底座。灌浆工作需连续进行,禁止中断,一次性完成。在砂浆灌浆过程中,禁止捣动,但可引流,确保地脚螺栓和安装平面垂直。
二次灌浆啥意思
二次灌浆法是浇灌基础时预先在基础内留出地脚螺栓的预留孔,在设备安装时再把地脚螺栓安装在预留孔内浇灌混凝土或水泥砂浆使地脚螺栓牢固。二次灌浆即用细碎石混凝土或水泥浆将设备底座与基础表面空间的空隙填满并将垫铁埋在混凝土里,以固定垫铁和承受设备的负荷。二次灌浆的优点是地脚螺栓便于调整和便于设备安装。缺点是现浇的混凝土与原基础的结合不如一次灌浇牢固。
二次浇筑——二次灌浆
二次浇筑技术是指通过使用细碎石混凝土或二次灌浆料,填充设备底座与基础表面空隙,并将垫铁埋设于混凝土中,以固定垫铁并承受设备负载的一种施工工艺。相较于一次性浇筑,二次浇筑的接触面更容易发生开裂。但设计时考虑到混凝土的抗拉承载力不足,只要确保不渗水,这种开裂是可以接受的。
若二次浇筑区域存在结构受力筋,需在首次浇筑时将受力筋预留出,其长度应超过钢筋的锚固长度。在进行第二次浇筑时,只需对首次浇筑部分的接触面进行凿毛处理。若区域有防水要求,则需预留止水钢板或止水带等防水措施。
二次浇筑后即使在分层处出现裂缝,只要钢筋按规范预留,对承载力的影响有限。但对需防水的区域,需一次性浇筑,以确保防水效果。
二次灌浆操作需注意以下要点:灌浆前,须彻底清洁灌浆区域,确保新浇混凝土与原有混凝土结合牢固。灌浆材料应选用细石混凝土或高强无收缩灌浆料,其标号应高于原混凝土标号一级,并使用粒度约为5~15mm的碎石,水泥选用400号或500号。
灌浆时,需放置一圈外模板,边缘距设备底座边缘不少于60mm。若仅需灌浆区域的一部分,还需放置内模板以保证灌浆层质量。内模板至设备底座外缘的距离应大于100mm,但不能小于底座面边宽。灌浆层高度需高于底座底面,表面略有坡度,以便防止油、水流入设备底座。
灌浆工作需连续进行,禁止中断,一次性完成。在砂浆灌浆过程中,禁止捣动,但可引流,确保地脚螺栓和安装平面垂直。
设备二次灌浆应该采用什么标号的灌浆料(具体一些),还有什么应该注意的问题(温度、湿度)
设备二次灌浆应采用C20以上的微膨胀水泥豆石混凝土啊。 施工和养护温度最好不低于5度,灌注要密实,灌注完后24小时开始撒水养护,最少养护7天。麻烦采纳,谢谢!
什么是二次浇筑混凝土
二次浇筑混凝土即用细碎石混凝土或水泥浆将设备底座与基础表面空间的空隙填满并将垫铁埋在混凝土里,以固定垫铁和承受设备的负荷的一种技术。两次浇筑的接触面比起整体浇筑来确实很容易拉开,但是由于混凝土结构在设计时不考虑混凝土的抗拉承载力,所以只要不渗水,拉裂缝是可以的。
两次浇筑的地方如果有结构的受力筋,那么先浇筑的那部分要把受力筋甩出来,长度超过该钢筋的锚固长度。第二次浇筑的时候将第一次浇筑的部分接触面凿毛即可。如果该部分有防水要求,那么前浇筑的部分要预留止水钢板或者止水带等构造措施。
只要钢筋按规范预留好,混凝土分次浇筑后即使在分层的地方开裂,也不会影响承载力,但是对于有防水要求的部位,需要一次性浇筑。
扩展资料
二次灌浆的操作要点:
(1)灌浆前,要把灌浆处用水冲洗干净,油污、浮锈等应清除干净,以保证新浇混凝土(或砂浆)与原混凝土结合牢固。
(2)灌浆一般采用细石混凝土(或水泥砂浆),其标号至少应比原混凝土标号高一级。碎石的粒度约为5~15mm,水泥用400号或500号。
(3)灌浆时,应放一圈外模板,其边缘距设备底座边缘一般不小于60mm;如果设备底座下的整个面积不必全部灌浆,而且灌浆层需承受设备负荷时,还要放内模板,以保证灌浆层的质量。
内模板到设备底座外缘的距离应大于100mm,同时也不能小于底座面边宽。灌浆层的高度,在底座外面应高于底座的底面。灌浆层的上表面应略有坡度(坡度向外),以防油、水流入设备底座。
(4)灌浆工作要连续进行,不能中断,要一次灌完。砂浆灌浆过程中不允许捣动,但可以引流,要保持地脚螺栓和安装平面垂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二次灌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