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十大新技术应用(建筑工程十大新工艺和十大新材料是什么)
建筑工程十大新工艺和十大新材料是什么
由于建筑行业的增长方式粗放、效益较低,许多工程仍然使用落后的材料、工艺和技术。为建设部积极推广应用“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结合建筑业当前状况,于2005年发布《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10项新技术推广应用的通知》建质(2005)26号。该通知明确的新技术包括:1. 地基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
- 桩基新技术:灌注桩后注浆技术、长螺旋水下灌注成桩技术。
- 地基处理技术:水泥粉煤灰碎石桩(CFG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成套技术、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技术、强夯法处理大块石高填方地基、爆破挤淤法技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
- 深基坑支护及边坡防护技术: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预应力锚杆施工技术、组合内支撑技术、型钢水泥土复合搅拌桩支护结构技术、冻结排桩法进行特大型深基坑施工技术、高边坡防护技术。
- 地下空间施工技术:暗挖法、逆作法、盾构法、非开挖埋管技术。
2. 高性能混凝土技术:
- 混凝土裂缝防治技术。
- 自密实混凝土技术。
- 混凝土耐久性技术。
- 清水混凝土技术。
- 超高泵送混凝土技术。
- 改性沥青路面施工技术。
3. 高效钢筋与预应力技术:
- 高效钢筋应用技术:HRB400级钢筋的应用技术。
- 钢筋焊接网应用技术:冷轧带肋钢筋焊接网、HRB400钢筋焊接网、焊接箍筋笼。
- 粗直径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技术。
- 预应力施工技术:无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有粘结预应力成套技术、拉索施工技术。
4. 新型模板及脚手架应用技术:
- 清水混凝土模板技术。
- 早拆模板成套技术。
- 液压自动爬模技术。
- 新型脚手架应用技术:碗扣式脚手架应用技术、爬升脚手架应用技术、市政桥梁脚手架施工技术、外挂式脚手架和悬挑式脚手架应用技术。
5. 钢结构技术:
- 钢结构CAD设计与CAM制造技术。
- 钢结构施工安装技术:厚钢板焊接技术、钢结构安装施工仿真技术、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型钢构件的滑移施工技术、大跨度空间结构与大跨度钢结构的整体顶升与提升施工技术。
- 钢与混凝土组合结构技术。
- 预应力钢结构技术。
- 住宅结构技术。
- 高强度钢材的应用技术。
- 钢结构的防火防腐技术。
6. 安装工程应用技术:
- 管道制作(通风、给水管道)连接与安装技术:金属矩形风管薄钢板法兰连接技术、给水管道卡压连接技术。
- 管线布置综合平衡技术。
- 电缆安装成套技术:电缆敷设与冷缩、热缩电缆头制作技术。
- 建筑智能化系统调试技术:通信网络系统、计算机网络系统、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安全防范系统、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系统集成、住宅(小区)智能化、电源防雷与接地系统。
- 大型设备整体安装技术:直立单桅杆整体提升桥式起重机技术、直立双桅杆滑移法吊装大型设备技术、龙门(A字)桅杆扳立大型设备(构件)技术、无锚点推吊大型设备技术、气顶升组装大型扁平罐顶盖技术、液压顶升拱顶罐倒装法、超高空斜承索吊运设备技术、集群液压千斤顶整体提升(滑移)大型设备与构件技术。
- 建筑智能化系统检测与评估:系统检测、系统评估。
7. 建筑节能和环保应用技术:
- 节能型围护结构应用技术:新型墙体材料应用技术及施工技术、节能型门窗应用技术、节能型建筑检测与评估技术。
- 新型空调和采暖技术:地源热泵供暖空调技术、供热采暖系统温控与热计量技术。
- 预拌砂浆技术。
8. 建筑防水新技术:
- 新型防水卷材应用技术: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应用技术、自粘型橡胶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
- 建筑防水涂料。
- 建筑密封材料。
- 刚性防水砂浆。
- 防渗堵漏技术。
9. 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
- 施工过程测量技术:施工控制网建立技术、施工放样技术、地下工程自动导向测量技术。
- 特殊施工过程监测和控制技术:深基坑工程监测和控制、大体积混凝土温度监测和控制、大跨度结构施工过程中受力与变形监测和控制。
10. 建筑企业管理信息化技术:
- 工具类技术。
- 管理信息化技术。
- 信息化标准技术。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科技的更新,上述许多技术已被新技术所替代或进一步完善。新技术不是一层不变的,建筑业的新技术应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建筑工程施工新技术如何应用
1、施工新技术的发展状况随着科技水平的不断提供,建筑施工技术的水平也相应得到了相当成熟的提高,特别是近年来,施工工程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和新工艺给传统的施工技术带来了较大的冲击,这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不但解决了过去传统施工技术无法实现的技术瓶颈,推广和引导了新的施工设备和施工工艺的出现,而且新的施工技术使得施工效率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一方面它降低了工程的成本、减少了工程的作业时间,另一方面更是增强了工程施工的安全可靠度,为整个施工项目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广阔的舞台。
目前建设部重点推广的“建筑业十项新技;包括深基坑支护技术、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技术、高效钢筋和预应力混凝土技术、粗直径钢筋连接技术、新型模板和脚手架应用技术、建筑节能和新型墙体应用技术、新型建筑防水和塑料管应用技术、钢结构技术、大型构件和设备的整体安装技术、企业的计算机应用和管理技术。
2、施工新技术在具体工程中的应用
2.1防水施工技防水实际上就是在与水接触的部位防渗漏、防有害裂缝的出现。我们应该遵循正确的设计原则。综合治理、多道设防、刚柔结合、防排并用、复合防水、全面设防、节点密封),合理选择防水材料和施工工艺。
对于屋面防水,本文提出了一种较为新型的施工技术,即聚合物水泥基复合涂膜施工;这种施工技术首先做好板缝、节点和基层处理。塔楼屋面及裙楼屋面施工时涂膜应分遍涂布,先涂的涂料干燥成膜后方涂布后一遍涂料。铺设方向互相垂直,最上面涂层厚度不小于1mm.涂膜防水层的收头用防水涂料多遍涂刷,不得出现流淌和堆积现象。防水层反起墙面不少。
对于外墙防水,宜采用加气砼砖墙施工,即为防止抹灰层开裂空鼓,加气砼砌块墙体抹灰前先在两种不同材料之间的界面挂钢丝网。钢丝网固定后再进行基面处理,20%的108胶水,再掺以15%的水泥配成浆体涂刷。基面处理后再进行抹灰层施工。砌筑时严禁使用干砖或含水饱和的砖。不得随浇随砌。水平灰缝厚度和竖向灰缝宽度控制10±2mm范围,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80%.一般分三次砌到顶,采用钢筋砼过梁。在后续的防水层施工中,SKK水性超低污染氟涂料(二液防污型)在找平层上以十字交叉各刷一道,厚度3mm,施工完后应及时进行淋水养护。
2.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对于大体积混凝上施工中,大体积混凝上施工过程中,由于混凝土中水泥的水化作用是放热反应是相当复杂的。一旦产生的温度应力超过混凝土所能承受的拉力极限值时,混凝土就会出现裂缝。控制混凝土浇筑块体因水泥水化热引起的温升、混凝土浇筑块体的里外温差及降温速度,防止混凝土出现有害的温度裂(包括混凝土收缩裂)是施工技术的关键问题。
根据具体情况和温度应力计算,确定是整浇或分段浇筑。然后根据确定的施工方案计算混凝土运输工具、浇筑设备、捣实机械和劳动力数量。常用的浇筑方法是用混凝土泵浇筑或用塔式起重机浇筑。浇筑混凝土应合理分段分层进行,使混凝土沿高度均匀上升,浇筑应在室外气温较低时进行,混凝上浇筑温度不宜超过。
大体积混凝上分段浇筑完毕后,应在混凝上初凝之后终凝之前进行一次振捣或进行表面的抹压,排除上表面的泌水,用木拍反复抹压密实,消除最先出现的表面裂缝。在冬期施工的条件下,混凝土抹压密实后应及时覆盖塑料薄膜,再覆盖保温材料(岩棉被、草帘等)。非冬期施工条件时,可覆盖塑料薄膜及保温材料,也可在混凝土终凝后在其上表面四周筑堤,灌水20-30cm深,进行养护。并定期测定混凝土表面和内部温度。
混凝土在潮湿环境中的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用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要求的混凝土,不得少。
2.3钢筋连接施工钢筋连接施工中有需要规范的问题,比如机械连接、焊接接头面积百分率应按受拉区不宜控制。如遇钢筋数量单数时,百分率略超过些也是符合要求的。受压区则不限制,绑扎接头面积百分率控制:受拉钢筋梁、板、墙类不宜大,当工程中确有必要增大接头面积百分率时,梁受拉钢筋不应大于50%,其他构件可根据实际情况放宽。因此梁中受拉钢筋接头面积百分率是一个底线,不应越过,其他构件则可以放宽,但必须满足搭接长度的要求。如般柱子钢筋(特别是构造柱),也可设置一个搭接头,这将方便于施工。
目前一种新型的钢筋连接方式出现了,即直螺纹接头连接;直螺纹接头连接分别三种不同的形式。
对于钢筋直螺纹连接,在具体施工中标准接头的连接时,首先把装好连接套筒的一端钢筋拧到被连接钢筋?,使套筒外露的丝扣不超1个完整扣,连接即告完成。加长丝头型接头:先将锁紧螺母及标准套筒按顺序全部拧在加长丝头钢筋一,将待接钢筋的标准丝头靠紧,再将套筒拧回到标准丝头,并用板手拧紧,再将销紧螺母与标准套筒拧紧锁定,连接即告完成。
对于接头检验时,当接头连接完成,由质检人员分批检验。按如下方式进行检验:目测接头两端外露螺纹长度相等,且不超过一个完整丝(加长螺纹除外),每300个接头为一,每批抽验一,要求钢筋连接质100%合格。
2.4屋面施工。
屋面施工主要环节应该属于屋面的防水施工,通常采用传统的防水卷材,包括沥青防水卷材、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合成高分子防水卷材三个系列。防水卷材的主导品种是高聚物改性沥青防水卷材和高分子防水卷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