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水管的规格均采用我国法定单位的公称直径来标称的。如DN20,就是表示公称直径20毫米的镀锌水管。这种大于或小于公称尺寸的现象称为偏差。差值为正值的叫正偏差,差值为负值的叫负偏差。交货长度交货长度又称用户要求长度或合同长度。以结构管标准为:生产定尺长度管比通常长度管的成材率下降幅度较大,生产企业提出加价要求是合理的。若标准中无倍尺长度偏差及切割余量规定时,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
钢管有多少规格型号
一、尺寸
把1英寸分成8等分;
1/8 1/4 3/8 1/2 5/8 3/4 7/8英寸。
相当于通常说的1分管到7分管
更小的尺寸用1/16、1/32、1/64来表示,单位还是英寸。如果分母和分子能够约分(如分子是2、4、8、16、32)就应该约分。
英寸的表示是在右上角打上两撇,如1/2"
如DN25(25mm,下同)的水管就是英制1"的水管,也是解放前的8分水管。DN15的水管就是英制1/2"的水管,也是解放前的4分水管。如DN20的水管就是英制3/4"的水管,也是解放前的6分水管。一、尺寸:DN15(4分管)、DN20(6分管)、DN25(1寸管)、DN32(1寸2管)、DN40(1寸半管)、DN50(2寸管)、DN65(2寸半管)、DN80(3寸管)、DN100(4寸管)、DN125(5寸管)、DN150(6寸管)、DN200(8寸管)、DN250(10寸管)等。
二、标准:
有英制标准和国际标准两种。
钢管规格表
三、材质:
材质就有很多,根据不同的需要。1、塑料管:
有PVC、UPVC、PPR、PPR稳态塑铝合金、铝塑管、玻纹管、PE管等。2、金属管:
镀锌管、不锈钢管、不锈钢衬塑管、薄壁不锈钢管、镀锌衬塑管、铜管、铸铁管等。我国水管的规格均采用我国法定单位的公称直径来标称的。如DN20,就是表示公称直径20毫米的镀锌水管。镀锌水管的系列有:DN15、DN20、DN25、DN32、DN4O、DN50、DN65、DN80、DN100、......等。
你说的几分几分的名称,是解放前我国落后,没有自己的规格和单位,就沿用了英国的单位。英国的单位是:1英尺(ft)=12英寸1英寸(in)=1000英丝(mil)。其中水管的规格是英寸的分数,刚好是把一英寸分成了八份就好表示水管的规格,就创造了一个英分的单位。其实没有英分这个单位,而是用分数带上英寸来表示1英寸以下的尺寸。
把英寸分成8分,应该是这样说:1/8英寸1/43/81/25/83/47/8
相当于常说的1分到7分,更小的尺寸用1/16、1/32、1/64来表示,单位还是英寸。如果分母和分子能够约分,如分子是2、4、8、16、32时如果能够约分,就应该约分。
英寸的表示是在右上角打上两撇,如1/2"
如DN25的水管就是英制1"的水管,也是解放前的8分水管。DN15的水管就是英制1/2"的水管,也是解放前的4分水管。如DN20的水管就是英制3/4"的水管,也是解放前的6分水管。
尺寸术语
尺寸
A、公称尺寸:是标准中规定的名义尺寸,是用户和生产企业希望得到的理想尺寸,也是合同中注明的订货尺寸。
B、实际尺寸:是生产过程中所得到的实际尺寸,该尺寸往往大于或小于公称尺寸。这种大于或小于公称尺寸的现象称为偏差。
C、米重:每米重量=0.02466*壁厚*(外径-壁厚)
偏差和公差
A、偏差: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实际尺寸难于达到公称尺寸要求,即往往大于或小于公称尺寸,所以标准中规定了实际尺寸与公称尺寸之间允许有一差值。差值为正值的叫正偏差,差值为负值的叫负偏差。
B、公差:标准中规定的正、负偏差值绝对值之和叫做公差,亦叫"公差带"。
偏差是有方向性的,即以"正"或"负"表示;公差是没有方向性的,因此,把偏差值称为"正公差"或"负公差"的叫法是错误的。
交货长度
交货长度又称用户要求长度或合同长度。标准中对交货长度有以下几种规定:
A、通常长度(又称非定尺长度):凡长度在标准规定的长度范围内而且无固定长度要求的,均称为通常长度。例如结构管标准规定:热轧(挤压、扩)钢管3000mm~12000mm;冷拔(轧)钢管2000mmm~10500mm。
B、定尺长度:定尺长度应在通常长度范围内,是合同中要求的某一固定长度尺寸。但实际操作中都切出绝对定尺长度是不大可能的,因此标准中对定尺长度规定了允许的正偏差值。
以结构管标准为:
生产定尺长度管比通常长度管的成材率下降幅度较大,生产企业提出加价要求是合理的。加价幅度各企业不尽一致,一般为基价基础上加价10%左右。
C、倍尺长度:倍尺长度应在通常长度范围内,合同中应注明单倍尺长度及构成总长度的倍数(例如3000mm×3,即3000mm的3倍数,总长为9000mm)。实际操作中,应在总长度的基础上加上允许正偏差20mm,再加上每个单倍尺长度应留切口余量。以结构管为例,规定留切口余量:外径≤159mm为5~10mm;外径>159mm为10~15mm。
若标准中无倍尺长度偏差及切割余量规定时,应由供需双方协商并在合同中注明。倍尺长度同定尺长度一样,会给生产企业带来成材率大幅度降低,因此生产企业提出加价是合理的,其加价幅度同定尺长度加价幅度基本相同。
D、范围长度:范围长度在通常长度范围内,当用户要求其中某一固定范围长度时,需在合同中注明。
例如:通常长度为3000~12000mm,而范围定尺长度为6000~8000mm或8000~10000mm。
可见,范围长度比定尺和倍尺长度要求宽松,但比通常长度加严很多,也会给生产企业带来成材率的降低。因此生产企业提出加价是有道理的,其加价幅度一般在基价上加价4%左右。
壁厚不均
钢管壁厚不可能各处相同,在其横截面及纵向管体上客观存在壁厚不等现象,即壁厚不均。为了控制这种不均匀性,在有的钢管标准中规定了壁厚不均的允许指标,一般规定不超过壁厚公差的80%(经供需双方协商后执行)。
椭圆度
在圆形钢管的横截面上存在着外径不等的现象,即存在着不一定互相垂直的最大外径和最小外径,则最大外径与最小外径之差即为椭圆度(或不圆度)。为了控制椭圆度,有的钢管标准中规定了椭圆度的允许指标,一般规定为不超过外径公差的80%(经供需双方协商后执行)。
弯曲度
钢管在长度方向上呈曲线状,用数字表示出其曲线度即叫弯曲度。标准中规定的弯曲度一般分为如下两种:
A、局部弯曲度:用一米长直尺靠量在钢管的最大弯曲处,测其弦高(mm),即为局部弯曲度数值,其单位为mm/m,表示方法如2.5mm/m。此种方法也适用于管端部弯曲度。
B、全长总弯曲度:用一根细绳,从管的两端拉紧,测量钢管弯曲处最大弦高(mm),然后换算成长度(以米计)的百分数,即为钢管长度方向的全长弯曲度。
例如:钢管长度为8m,测得最大弦高30mm,则该管全长弯曲度应为:
0.03÷8m×100%=0.375%
尺寸超差
尺寸超差或叫尺寸超出标准的允许偏差。此处的"尺寸"主要指钢管的外径和壁厚。通常有人把尺寸超差习惯叫"公差出格",这种把偏差和公差等同起来的叫法是不严密的,应叫"偏差出格"。此处的偏差可能是"正"的,也可能是"负"的,很少在同一批钢管中出现"正、负"偏差均出格的现象。
注:计算常用型材理论重量计算公式:
m=F×L×ρ
m—质量Kg;F—断面积m2/m;L—长度m;ρ—密度*Kg/m3
☆其中:F断面积计算方法:
1、方钢F=a2
2、钢管F=3.1416×$(D-$)D—直径$—厚度
3、钢板、扁钢F=a×$a—宽度
热镀锌衬塑钢管的国标壁厚是多少
表3 普通系列复合管规格尺寸公称
外径/
mm 外径平均
极限偏差/
mm 内层聚乙(丙)烯
最小厚度/
mm 钢带最小
公称厚度/
mm 外层聚乙(丙)烯
最小厚度/
mm 壁厚/
mm 极限
偏差/
mm
50 +0.5
0 1.4 0.3 1.0 3.5 +0.5
0
63 +0.6
0 1.6 0.4 1.1 4.0 +0.7
0
75 +0.7
0 1.6 0.5 1.1 4.0 +0.7
0
表3 (续)
公称
外径/
mm 外径平均
极限偏差/
mm 内层聚乙(丙)烯
最小厚度/
mm 钢带最小
公称厚度/
mm 外层聚乙(丙)烯
最小厚度/
mm 壁厚/
mm 极限
偏差/
mm
90 +0.8
0 1.7 0.6 1.2 4.5 +0.8
0
110 +0.9
0 1.8 0.8 1.3 5.0 +0.9
0
160 +1.6
0 1.8 1.1 1.5 5.5 +1.0
0
200 +2.0
0 1.8 1.4 1.7 6.0 +1.2
0
250 +2.4
0 1.8 1.7 1.9 6.5 +1.4
0
315 +2.6
0 1.8 2.2 1.9 7.0 +1.6
0
400 +3.0
0 1.8 2.8 2.0 7.5 +1.8
0
表4 加强系列复合管规格尺寸
公称
外径/
mm 外径平均
极限偏差/
mm 内层聚乙(丙)烯
最小厚度
mm 钢带最小
公称厚度/
mm 外层聚乙(丙)烯
最小厚度/
mm 壁厚/
mm 极限
偏差/
mm
16 +0.3
0 0.8 0.3 0.4 2.0 +0.4
0
20 +0.3
0 0.8 0.3 0.4 2.0 +0.4
0
25 +0.3
0 1.0 0.4 0.6 2.5 +0.4
0
32 +0.3
0 1.2 0.4 0.7 3.0 +0.4
0
40 +0.4
0 1.3 0.5 0.8 3.5 +0.5
0
50 +0.5
0 1.4 0.6 1.5 4.5 +0.8
0
63 +0.6
0 1.7 0.6 1.7 5.0 +0.9
0
75 +0.7
0 1.9 0.6 1.9 5.5 +1.0
0
90 +0.8
0 2.0 0.8 2.0 6.0 +1.2
0
110 +0.9
0 2.0 1.0 2.2 6.5 +1.4
0
160 +1.6
0 2.0 1.7 2.2 7.0 +1.6
0
200 +2.0
0 2.0 2.2 2.2 7.5 +1.8
0
表4 (续)
公称
外径/
mm 外径平均
极限偏差/
mm 内层聚乙(丙)烯
最小厚度
mm 钢带最小
公称厚度/
mm 外层聚乙(丙)烯
最小厚度/
mm 壁厚/
mm 极限
偏差/
mm
250 +2.4
0 2.0 2.8 2.3 8.5 +2.2
315 +2.6
0 2.0 3.5 2.3 9.0 +2.4
400 +3.0
0 2.0 4.5 2.3 10.0 +2.8
不好意思表格复制上就看不到格了,竖的倒数第二行是壁厚 。
ppr管都有什么规格的?
多着呢,最小的有的厂家生产16的,不过基本没用,一般套房家装有20.25。整栋的有用到32进水主管,再上去是40.50.63.有到几百的请问下谁有寸塑管规格重量表啊?
先更正一下衬塑管,不是寸塑管;目前还没一个专门相对应并被公认的理论重量表;
衬塑管的重量可拆分一下为钢管+衬塑:普通钢管重量(kg)=壁厚×(外径-壁厚)×0.02466×长度,衬塑由于各个厂家不一,规格不一,因此很难有一个统一标准,如果不是用于研究,可以参考普通钢管的重量*1.05系数基本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