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供水为例,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要基本满足约3.5亿人口在饮用水数量和质量上的需要,解决全国近400座城市的供水紧张矛盾,估计到2010年约需供水投资2000亿元。建设部以2004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10年为规划,以2020年为规划远期,编制了城市给水系统布局、净水厂改造和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再生水设施建设等规划。基本建设完成以后,向统计部门层层上报新增固定资产值。
基础设施包括的三大类
1、一是信息基础设施。主要是指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演化生成的基础设施,比如,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2、二是融合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深度应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支撑传统基础设施转型升级,进而形成的融合基础设施,比如,智能交通基础设施、智慧能源基础设施等。
3、三是创新基础设施。主要是指支撑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产品研制的具有公益属性的基础设施,比如,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科教基础设施、产业技术创新基础设施等。
基础设施包括哪些内容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基础设施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所需要的基本设施,包括交通、通讯、电力、水利、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这些设施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
具体来说,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交通运输设施:包括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管道等交通运输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各种交通枢纽设施。这些设施是物流的重要载体,对于促进区域经济交流和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 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石油、天然气、煤炭等能源生产及供应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如电站、输电线路、天然气管道、油库等。这些设施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人民生活的基本保障。
- 水利设施:包括水库、堤坝、防洪堤坝、水利工程等,是保证农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必要条件。此外,还包括一些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设施。
总之,基础设施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条件。
因此,政府和社会各界应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和管理,为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供更好的保障。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扩展资料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均衡协调是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种均衡协调包括基础设施与城市规模、功能和空间的均衡,与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外部环境的均衡,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本身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各子系统之间的均衡和协调等等。
在强调均衡的基础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必须适度超前,避免建设滞后和盲目性。所以科学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重要前提。
以城市供水为例,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要基本满足约3.5亿人口在饮用水数量和质量上的需要,解决全国近400座城市的供水紧张矛盾,估计到2010年约需供水投资2000亿元。
建设部以2004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10年为规划,以2020年为规划远期,编制了城市给水系统布局、净水厂改造和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再生水设施建设等规划。
这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将满足全国城市发展对供水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建设部提出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到2010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设施建设
基建设施有哪些?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等等。基本建设:Capital Construction 指的是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增添固定资产的建设,如建设矿井,铁路、公路、桥梁、农田水利,以及安装机器设备,购置船舶,车辆,机车等。基本建设完成以后,向统计部门层层上报新增固定资产值。另一种诠释:基本建设指的是实现固定资产再生产的一种经济活动,它包括固定资产的建造和安装、固定资产的购置以及与此相联系的其他工作(如:征地、设计、科学实验、培训、建设单位管理工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