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城市供水为例,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要基本满足约3.5亿人口在饮用水数量和质量上的需要,解决全国近400座城市的供水紧张矛盾,估计到2010年约需供水投资2000亿元。建设部以2004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10年为规划,以2020年为规划远期,编制了城市给水系统布局、净水厂改造和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再生水设施建设等规划。
基础设施包括什么?——了解基础设施的定义和范围
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经济发展所必需的各种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包括交通、能源、通信、水利、城市公共设施等方面。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发展是现代化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基础,是促进经济增长和提高生活水平的重要手段。
交通基础设施
交通基础设施是指为人们出行提供便利的各种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铁路、机场、港口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促进人员和物资的流动,提高物流效率,促进经济发展。
道路建设是交通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提高城市交通的流畅度。在道路建设中,需要进行路面铺设、路灯安装、交通标志标线等工作,以确保道路的安全和便利性。
能源基础设施
能源基础设施是指为社会提供能源的各种设施,包括发电厂、输电线路、燃气管道、石油储备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保障社会的能源供应,促进经济发展。
电力系统是能源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各种行业提供电力供应。在电力系统建设中,需要进行发电设备的安装和维护、输电线路的布设和维护等工作,以确保电力系统的稳定运行。
通信基础设施
通信基础设施是指为人们提供通信服务的各种设施,包括电话、互联网、广播电视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促进信息传递,提高社会的信息化水平。
互联网是通信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人们提供各种信息服务。在互联网建设中,需要进行网络设备的安装和维护、网络安全的保障等工作,以确保互联网的稳定运行。
水利基础设施
水利基础设施是指为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提供保障的各种设施,包括水库、水闸、水渠、水管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保障农业生产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
水库是水利基础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农业生产和城市供水提供充足的水源。在水库建设中,需要进行水库的设计和建造、水库的维护和管理等工作,以确保水库的安全和稳定运行。
城市公共设施
城市公共设施是指为城市居民提供便利的各种设施,包括公园、广场、体育场馆、医院、学校等。这些设施的建设和完善,可以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
公园是城市公共设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为城市居民提供休闲和娱乐的场所。在公园建设中,需要进行绿化和景观的设计和建造、设施的安装和维护等工作,以确保公园的美观和功能性。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基础设施、通信基础设施、公共设施等等。
1、交通基础设施
包括道路、铁路、轨道交通、水路交通、机场、港口、公共自行车、地下城市停车场等。
2、能源基础设施
包括发电厂、输电网、燃气管道、石油和天然气储存设施、氢能源产业等。
3、水利基础设施
包括水库、水厂、污水处理厂、供水管网、排水管网、河流治理等。
4、通信基础设施
包括移动通信、固定通信、宽带互联网等相关设施。
5、公共设施
包括医院、学校、体育场馆、博物馆、图书馆、公共厕所、垃圾处理设施、食品安全监管设备等。
基础设施的特点:
1、先行性和基础性:基础设施所提供的公共服务是所有的商品与服务的生产所必不可少的,若缺少这些公共服务,其他商品与服务便难以生产或提供。
2、不可贸易性:绝大部分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服务几乎是不能通过贸易进口的。一个国家可以从国外融资和引进技术设备,但要从国外直接整体引进机场、公路、水厂是难以想象的。
3、整体不可分性:通常情况下,基础设施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时才能提供服务或有效的提供服务,象公路、机场、港口、电信、水厂等这样的行业,小规模的投资是不能发挥作用的。如电站大坝不能只建到河中间、机场跑道不能留半截不修完、连接两城市的轻轨不能只建一半等等。
4、准公共物品性:有一部分的基础设施提供的服务具有相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类似于公共物品。非竞争性是指:物品的生产成本不会随着物品消费地增加而增加,即边际成本为零。非排他性是指当某人使用基础设施所提供的服务时,不可能禁止他人使用;或要在花费很高的成本后才能禁止。
房地产开发企业管理里,城市基础设施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城市基础设施内容:一般包括能源系统、给排水系统、道路交通系统、邮电通讯系统、环保系统、安全系统、土地平整工程。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扩展资料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均衡协调是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种均衡协调包括基础设施与城市规模、功能和空间的均衡,与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外部环境的均衡,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本身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各子系统之间的均衡和协调等等。
在强调均衡的基础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必须适度超前,避免建设滞后和盲目性。所以科学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重要前提。
以城市供水为例,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要基本满足约3.5亿人口在饮用水数量和质量上的需要,解决全国近400座城市的供水紧张矛盾,估计到2010年约需供水投资2000亿元。
建设部以2004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10年为规划,以2020年为规划远期,编制了城市给水系统布局、净水厂改造和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再生水设施建设等规划。
这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将满足全国城市发展对供水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建设部提出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到2010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