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的出台,让更多私人飞机拥有者寄予厚望。拿到私人飞行驾照,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自由”飞行。通用航空有望较快发展。而15日,即空域开放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即领涨6.87个百分点。据估算,目前中国私人飞机的潜在消费者约有30万。在珠海航展上,中国通用航空企业已经蓄势待发。
民航通航 解释一下吧。 低空领域将来很有发展前景的。
资讯一:通用航空是指使用民用航空器从事公共航空运输、军事航空运输以外的民用航空活动,包括从事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和建筑业的作业飞行以及医疗卫生、抢险救灾、气象探测、海洋监测、科学实验、教育训练、文化体育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常在低空空域活动。国务院、中央军委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对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作出部署,以理顺空域管理体制,使低空管理有章可循。
私人飞机可以自由上天了吗?通用航空发展面临怎样的机遇?
随着私人飞机拥有数量的不断增多,“自由飞翔”的梦想照进更多人的现实。浙江温州商人朱松斌就是其中之一,他曾未经审批驾驶直升机上天,被媒体曝光。然而,为了合法飞行,他在层层报批,办理电台更换、沟通协调等手续已耗去了近8个月的时间。
近年来,有关私人飞机的新闻不时进入公众的视野。《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的出台,让更多私人飞机拥有者寄予厚望。专家也表示,未来低空空域管前悉理改革逐步推进,不仅私人飞机数量将会增加,医用、警用、救灾直升机较快发展都将成为现实。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指出,改革总体目标是,通过5至10年的全面建设和深化改革,在低空空域管理领域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法规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逐步形成一整套既有中国特色又符合低空空域管理规律的组织模式、制度安排和运作方式,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
买飞机容易飞上天难。拿到私人飞行驾照,并不意味着从此可以“自由”飞行。除了驾驶员执照、飞行器适航许可外,私人机主还必须提前向空管部门报飞行计划,“一飞一报”,审批的时间较长。此外,与私人飞机起降配套的机场数量也非常有限。
通用航空有望较快发展。因为担心“买了飞机也飞不了”,一直想拥有私人飞机的北京瑞宝赛博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邢继柱,最终选择了放弃。然而,《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印发,毫无疑问,通用航空发展面临机遇。“随着改革的深化,私人飞机也会飞得更自由。”邢继柱说。
安全问题特别需要重视。由于安全责任不明确、安全法规不健全,部分私人飞行爱好者和通用航空飞行单位的安全意识、法律意识较为淡薄,违反规定、擅自飞行的问题时有发生,如不加以规范,将严重扰乱飞行秩序。怎样保证飞行安全?相应的机场配套设施如何规划?这些都需要在试点中不断总结完善。
资讯二:
中国将开放低空空域的消息如一石入水,激起层层涟漪。业内人士预期,此举将为中国通用飞机的上下游产业带来数千亿的市场空间。小飞机将飞出大事业。
在16日开幕的第八届珠海航展上,中国规模最大的通用航空企业——中信海洋直升机股份有限公司,当日即与欧洲直升机公司签署未来5年的发展规划备忘录,提升其直升机维修等业务水平。而15日,即空域开放消息公布后的首个交易日,公司股票即领涨6.87个百分点。
“中国通用航空发展慢,主要原因是低空空域没有开放。低空空域开放,标志着中国以前因政策条件所限而带来的通用航空发展不足的现状将发生改变。”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副总经理徐占斌说,“通用航空是小飞机的大事业。希望大家都来学习开飞机,共舞蓝天。”
中国国务院、中央军委近日印发《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对深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作出部署,也第一次对中国低空空域的开放排定了时间表。
意见指出,中国低空空域开放将按照试点、推广、深化三个阶段逐步推进改革,即2011年前在局部地区进行改革试点,2011年至2015年底前在全国推广试点,2016年至2020年进一步深化改革。
“这一天我期盼已久了,没有人想冒着生命危险偷偷摸摸地进行非法飞行。”浙江籍服装商人甘先生早在2008年就买了架直升机,但每次飞行前要向空管部门申请飞行空域和飞行计划,麻烦而且耗时。因此,他和一些朋友只得找个荒郊野外练手,偷偷摸摸过瘾。
据估算,目前中国私人飞机的潜在消费者约有30万。购买私人飞机的人都希望能随时驾驶飞机前往想去的地方,不必等待航班以及办理各种繁杂的手续。然而,除了驾驶员执照、飞行器适航许可外,私人机主还必须提前向中国空管部门报飞行计划,“一飞一报”,审批时间较长。
亚飞太平洋有限公司资深飞机销售经理李赫说:“自10月份传出低空空域要开放的消息,来咨询买飞机的人明显增多。截至11月上旬,公司在中国大陆卖出了10架飞机,比去年翻了一番。”
“低空空域开放的政策出台后,会有更多的人来关注通用飞机的发展,尤其是地方政府和企业家们会提前布局来投资这个领域。企业家们完全可以参照国家开放低空空域的时间表来安排投资。”精功(北京)通用航空公司董事长李晨说。
在珠海航展上,中国通用航空企业已经蓄势待发。山东潍坊天翔航空科技公司董事长成身棕说:“我的公司是生产直升机的。国家开放空域对我鼓励特别大,原来公司年产能力仅为30架,我已经做好准备从明年起提高到80架。”
业内人士也指出,低空空域开放后,中国的小飞机除了满足富豪个人休闲需要,在商务用途领域的市场需求也很大。一些大公司可以购买小型公务飞机,开会和工作的效率会大大提高。
徐占斌说,作为中国通用航空业的主力军,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今后会一方面整合哈尔滨、南昌、石家庄等地的通用航空力量,另一方面会在珠海加快引进西方国家的先进机型进行研制。目前,公司正在与美国商量引进一些5至6座的通用飞机先进机型,预计交易将于明年上半年完成。
通用航空是指除军事、警务、海关缉私飞行和公共航空运输飞行以外的航空活动,通常在距离地面2000米以下的低空空域飞行。数据显示,2008年中国私人飞机的销量仅为8架,去年售出15架,今年有望售出20多架。
《关于深化我国低空空域管理改革的意见》中明确提出,通过5至10年的全面建设和深化改革,在低空空域管理领域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法规标准体系、运行管理体系和服务保障体系,充分开发和有效利用低空空域资源。
“意见的出台为国内通用航空产业迈出了重要的第一步,基础设施建设、飞机制造、人员培训、运营和后续的飞机维护等相关产业链都将从中受益。”有中国“私人飞机第一人”之称的云南星耀高科技公司董事长邓斌说,公司将斥资2亿到3亿元打造中国最大的通用航空运营基地,预计明年下半年内可建成。
“低空空域开放,让中国人的飞行梦想更为切近了。基础设施建设、飞机建设、飞行员培训、运行和维护等产业链条的每一环都将从中受益,”邓斌说。
新基建具有什么特征
新基建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旨在满足高质量发展需求,为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升级和融合创新提供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新基建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和创新基础设施三个主要方面。自2018年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以来,2019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要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各省份近期陆续发布了2020年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其中5G智能装备、人工智能等项目成为新一轮投资的亮点。许多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将“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列为2020年的重点工作。与传统的基础设施投资主要集中在铁路、公路、机场等领域不同,这些传统投资规模大、周期长,短期刺激作用显著,但回报相对较慢。新基建与高新技术发展紧密相连,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创造与满足新需求的重要保障。新基建与老基建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基础设施的本质是互联互通,发挥连接作用。这包括:一是连接实体空间,二是连接虚拟空间,三是连接实体空间与虚拟空间。人类的经济活动场所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对空间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空间1.0主要指陆域;空间2.0增加了海域,包括浅海、深海、近海、远海;空间3.0进一步增加了空域,包括低空、高空、太空;空间4.0又增加了虚拟空间。当今社会,正是通过基础设施,将陆域、海域、空域以及虚拟空间融为一体。传统基础设施主要局限于实体空间,尤其是陆域,强调有形的连接,即“桥梁连接”,包括公路、铁路、机场、港口、码头、桥梁等,通常称为“铁公基”。而新型基础设施不仅包括实体空间,还扩展到虚拟空间,强调无形的连接,即“云连接”,主要包括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群,也称为“云设施”。因此,新基建与老基建并非相互排斥或替代,而是相互补充、相互支持的关系。新型基础设施不仅提升了传统基础设施的功能,还放大了传统基础设施的作用。新基建的加强和老基建的改造可以更好地发挥基础设施建设的“双轮”驱动作用。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哪些?
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交通运输,机场,港口,桥梁,通讯,水利及城市供排水供气,供电设施和提供无形产品或服务于科教文卫等部门所需的固定资产,它是一切企业,单位和居民生产经营工作和生活的共同的物质基础,是城市主体设施正常运行的保证,既是物质生产的重要条件也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条件。
扩展资料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发展的均衡协调是保证城市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前提。这种均衡协调包括基础设施与城市规模、功能和空间的均衡,与城市发展阶段和城市外部环境的均衡,城市基础设施系统本身以及各个子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各子系统之间的均衡和协调等等。
在强调均衡的基础上,城市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必须适度超前,避免建设滞后和盲目性。所以科学合理的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规划是重要前提。
以城市供水为例,建设部政策研究中心的资料显示,要基本满足约3.5亿人口在饮用水数量和质量上的需要,解决全国近400座城市的供水紧张矛盾,估计到2010年约需供水投资2000亿元。
建设部以2004年为现状水平年,以2010年为规划,以2020年为规划远期,编制了城市给水系统布局、净水厂改造和建设、供水管网改造和建设、再生水设施建设等规划。
这一规划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将满足全国城市发展对供水的需求,还将大幅度地提升水资源的利用水平。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建设部提出2007年底前基本完成对运行超过50年及老城区严重漏损的供水管网改造工作,到2010年全国城市供水普及率达到95%。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基础设施建设
为加强我巿基础设施建设谈谈自己的看法
1、要科学编制规划,发挥调控引领作用。牢固树立规划先行理念,遵循城镇化和城乡发展客观规律,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基础,科学编制城市总体规划,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统筹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严格按照规划实施。2、要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坚持先地下、后地上,优先加强供水、供气、供热、电力、通信、公共交通、物流配送、防灾避险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老旧基础设施改造,保障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提高设施水平和服务质量,满足居民基本生活需求。
3、要围绕重点领域,集中力量在基础设施薄弱环节取得突破。优化交通网络布局,统筹推进高等级公路与工业园区、重点景区、农村公路的联接,健全完善主城区综合交通体系,建设联接紧密、便捷顺畅的网络化交通格局。不断改善城乡统筹发展的基础条件。
4、要统筹推进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保障能力。优先考虑基础设施建设,及早谋划确定一批重点建设项目,全面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水利基础设施和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统筹城乡,通过持续不断地投入和建设,加快改变基础设施滞后现状,为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提供保障,增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